全部
孤独与连结:从荣格的观点看生命的意义在荣格的心理学中,孤独并非仅仅是孤身一人的状态,而是一种心灵的觉醒和成长的过程。荣格认为,意识到自己是独自面对生命挑战的孤儿,是心灵的沃土。这种孤儿的感受,虽然伴随着一路的匮乏、贫瘠与孤单,但最终会带来丰饶的收获。荣格学派强调生命自带礼物,个体的生命孕育着无限的潜能。我们都有一种“孤儿原型”,这是来自集体潜意识的一种感受。无论大人还是儿童,只要因为原型受到激发而感觉自己被遗弃、不被看见,就是一个孤儿。孤儿原型被引动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真的身为无父无母的孤儿,或者在通往圆满或个体化旅程上要独自上路。然而,孤单一人并不意味着寂寞,而是与某种无限的东西重新连结。孤儿的身份,看似是生命的缺失,实际上却是一种召唤,一种英雄之旅,要求我们活出真实的自己。因此,从孤独中发展出连结,需要他人的存在。早期环境对婴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弗洛伊德之前,对于失去亲人的孤儿,人们仅仅告诉他们要心存感激,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直到二战时期,才开始有心理治疗师对失亲儿童的经历产生兴趣。英国政府要求安娜弗洛伊德成立托儿所来照顾这些孩子。与母亲的分离对这些婴儿意味着什么呢?英国的心理学发展学派的心理学家约翰鲍比进行了研究。他相信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会与母亲产生依恋关系,如果这种依恋关系被打破,婴儿会抗议并期望母亲回来。如果母亲没有回来,抗议会变成绝望。这种早期的依恋关系不仅影响婴儿的情感发展,而且奠定了他们未来人际关系的基础。母亲和孩子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温尼科特认为,“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没有母亲就没有婴儿。没有母亲的情感调谐,很难有一个内在稳定健康的婴儿。所有对依附、情感身体亲密程度和安全感形成调节的事件,都是母亲与婴儿共同营造的经验。人际关系不仅在个体生命的初期很重要,而且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也很重要。正如荣格所说,我们不能完全脱离关系而存在,因为生命毫无意义可言。我们在社群中或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完整。尽管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可能会找到孤独的宁静,但个体化的完满状态在那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个体化永远意味着一种关系。只有当我们既能够坚持自己,又能够与集体保持联系时,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对于承载社会阴影和羞耻感的失亲儿童来说,他们所唤起的意象以及使个体更加分化并不仅感知外在世界也感知内在世界的历程,都可能引发一种在这个世界上孤身一人的感觉。这种孤独感可能带来发展的潜能和契机,但也可能导致持续的孤立和格格不入的状态。在这种潜能和孤立形成的张力之间,或许为我们的心灵孤儿提供了和解的机会。正如荣格所说,孤独并非来自无人陪伴,而是无法向他人传达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或持有他人无法认同的观点。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模式,从而使我们感到自己的心声被听见和肯定,不再感到那份锥心的孤寂在侵蚀着自己。荣格强调自身经验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在世界上遭遇的无非就是经验,而治愈就是在这些经验中发生的。对于孤儿和孤独的人来说,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感受,从而找到与他人建立连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