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类别:情绪压力
案例简述:
小Q随着父母来找我的时候,因为多次自杀自残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已从全省最好的高中休学半年之久,这半年里,浑浑噩噩黑白颠倒,每天待在床上的时间近20个小时,醒着的时候手机不离手,并伴有失眠、心慌、手抖等症状,至今我都清晰的记得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的感受,一身黑色、皱巴、不甚干净的黑色运动服,披散着的头发,像一堆枯草堆在头上,胖胖的黑黑的呆呆的样子,让我有种被暗黑幽灵笼罩的胁迫感,那会正是疫情期间,第一次会谈的50分钟时间里,她全程戴着口罩不愿意取下来,和我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20句,其中可能有18句是“我不知道,我没感觉”。
我们一起努力了40多个小时,现在的小Q,被老师圈定在985预备生的阵容中,平常只花8分力气去学习,余下的2分她说要用来经营美丽的青春,无论身边的同学如何内卷,她一直坚定着“我只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就是胜利”的信念,让成绩排名稳步上升,并成功瘦身30多斤,自信、青春、鲜活,是我对她当下生命的直观感受。
案例类别:情绪压力运用的技术: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案例简述:甜甜的社交恐怖症甜甜,一个20岁的女大学生,正深受社交恐怖症的困扰。她不敢与人直视,害怕与人交往,尤其害怕与男生接触。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在与甜甜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她的父母对她要求严格,甚至有些苛求。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严厉地批评她,甚至用笔将她刺伤。这样的经历使她至今仍然心有余悸。进入中学后,她开始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产生反感。到了大学,她开始尝试与人交往,但一次与室友的冲突使她感到被孤立和排斥。从此以后,她开始害怕与人接触,尤其害怕与男生接触。为了帮助甜甜克服这个问题,我首先与她建立了有效的咨询关系,以患者为中心,以倾听、共情为主,积极关注。然后,我与她一起回顾了她的成长经历,探讨了这些经历对她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甜甜的父母对她的交往有诸多禁忌,并灌输给她一些关于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这使她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的羞耻感,对人际交往产生了阻碍作用。此外,她在成长过程中还经历了许多负性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些印痕在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中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她感到好心未得好报,反而被误解和恶意相待。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那位同学的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导致她产生了泛化心理现象。另一方面,自责、自怨加重了她性格中的羞耻心和胆怯。因此,人际矛盾是导致她对人恐怖的直接、现实的诱因。正值青春期的甜甜,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她已经内化的有关两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她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此,她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而害怕、羞于见男生这种病态症状反而减轻了她的这种冲突。从心理学上讲,躯体的“症状”是内心冲突的“改头换面”。当甜甜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己该怎样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她愈感到“不自然”,头脑中就愈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她的自我感觉恶化。如此恶性循环,“症状”便日益严重了。她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回避同性,害怕男生外,甜甜还出现了泛化的症状。在第二阶段中,我引导甜甜进行了认知领悟过程。我们探讨了她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其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形成的因素。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使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首先,我们讨论了她父母对她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她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羞耻感的问题。这使她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阻碍作用。通过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甜甜开始意识到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接着我们讨论了她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她心灵深处留下的负性心理印痕的问题。这些印痕在日后负性生活事件中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印痕如何影响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甜甜开始意识到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在与同学相处中感到“好心未得好报”,反被误解,恶意相待的经历对甜甜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那位同学的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导致她产生了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敌意、回避发展为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戒备心和回避反应)。通过理解这些挫折反应如何影响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甜甜开始意识到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应对方式。正值青春期的甜甜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她已经内化的有关两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地使她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甜甜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而害伯、羞于见男生这种病态反而减轻了她的这种冲突。